新闻动态 NEWS

大竹县人民医院“十二五”成绩斐然

2016-07-27 198
分享到:

 

大竹县人民医院“十二五”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医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坚持“敬畏生命,全心全意为就医者服务”的医院宗旨,秉承“厚德重责、至善至精”的医院院训,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医院固定资产总值由2010年末的12387万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16129万元,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完成了建筑面积40281.8平方米的急救住院医技综合大楼项目主体工程,征地60亩土地划拨到位,成立了医院警务室;新增美国GE Hdi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CT扫描机、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X线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设备1859台件,总价值9151万元;截止2015年底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652张,全院在职人员908人,其中卫技人员775人,高级技术职称100人,中级技术职称219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医院服务功能完善,科室设置齐全。年诊治门诊病人52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2万余人次,平均病床使用率达110%以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根据三级医院要求,重新调整和细化了科室专业设置,开设了心理门诊、儿童保健门诊,设立了新生儿病房、婴儿抚触室和沐浴室等,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创建为省级重点专科,儿科创建四川省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并以重点专科为龙头,带动医院学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带教大中专实习生1600余人,外出进修110余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县级科研成果奖4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沉着应对“9.13”特大暴雨灾害、“7.09”爆炸事故、甲型H7N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圆满完成县域内医疗保障任务以及支援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和援助非洲安哥拉等医疗任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医院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医院管理达到新的水平,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加完善,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运营服务、绩效和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医院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效率”管理主线,采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和常规,严格依法办院,依法执业;积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出台了《大竹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建设“法治竹医、科技竹医、智慧竹医、人文竹医”为载体,到2022年底将我院建成专科特色荟萃、学科优势明显、治理结构完善、人文氛围浓厚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县级示范)医院,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强化运营管理,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使医院的运营管理得到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首批创建为省二级数字化医院,目前有各类信息节点1000余个,工作站点600余个,完善并建立了住院医生护士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LIS、PACS、体检、病历质控、病案管理、临床路径、OA办公、多媒体发布、银医自助、分诊排队叫号系统等功能应用,基本实现了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积极开展“中国梦”“讲树重促”“慵懒散浮拖”“讲规矩、守纪律、树形象”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各种学习活动,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五年来,医院注重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念,狠抓队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卫计委“九不准”规定等,全院服务行为不断规范,社会满意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医院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顺利通过爱婴医院复查,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医院和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基地,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第一阶段500家县医院”,并同大竹县50所乡镇卫生院构建了大竹县人民医院网络协作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省县级医院管理优秀奖、省二级数字化医院、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省级巾帼文明岗、市依法治医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